找到相关内容410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再思考

    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,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全人类皆蒙其利,无远弗届。这一点无论如何也要强调的。但是,中外少数有识之士,已经感到,到了今天,这个文化已呈强弩之末之势。它那分析的特点碰到了困难,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891618.html
  • 近现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论

    作出成绩。他撰写《么些民族考》,被誉为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奠基之作。1935年7月完成《纳西象形文字谱》书稿,内容有东巴经义的解释,为中外学术界所推崇,国外学者称方国瑜为纳西学之父。傅懋责力教授从...

    张泽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095391718.html
  •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

    与杰出,这是古今中外佛教前所未有的现象。这对世界上地位低落甚至受尽打压的女修道人,是很正面的鼓励!   对社会的贡献是,净土宗在台湾的助念与丧葬仪轨,产生了佛教庄严肃穆的丧葬文化,一洗过去经忏贸易的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291832.html
  • 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初探

    孩乳而不近熏莘(辛);顿弃烦喧,舍俗而嚣尘永罢。帔(披)缁就业,八万之细行无亏;禁戒坚持,三千之威仪匪犯。六和清众,在贵而不服绮罗;四摄劝迷,居高而低心下意。大乘寺内,广坚立于鸿基;中外重修,并完全而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31492241.html
  • 佛学大师: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佛学思想

    之中,调和了佛儒矛盾,发展了佛经理论。此后,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、释"殊途同归",儒、释、道"三教一源"之说都来自慧远。   慧远在庐山传教扬法的过程中,融汇中外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,创建了一套新的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693244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补证——汉藏文献记载比较研究

    依重,据史书记载,至建元十六年(380),“秦王召阳平公融为侍中、中书监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车骑大将军、司隶校尉、录尚书事”,[28]在当时秦国,官高位显,无出其右。而且在许多重大举措之际,苻融都曾发表...

    陈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893374.html
  • 唐长安佛寺壁画述论

    深深影响了长安画坛。唐代著名画家尉迟乙僧原本于阗贵族,贞观初来长安,任宿卫官,袭封郡公,工画佛像,鬼神等宗教画,“凡画功德、人物、花鸟,皆是外国之物象,非中华之威仪。”[4]长安佛寺恰好是中外文化、雅俗...的军阀混战,长安画家大量入蜀,将佛寺壁画等长安文化的精华带到了成都,促进了成都绘画及文化艺术的繁荣。   小结   佛寺壁画是集佛教文化、中外文化、绘画艺术、视觉艺术和审美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样式...

    梁中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8.html
  • 汉唐之际政教关系演进中的长安佛教

    重视佛教,但周围的宦官权臣皆好佛。好佛的宰相元载等与皇帝“多谈佛事,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,皆废人事而奉佛,政刑日紊矣。”(《资治通鉴》卷224)特别是金刚智弟子不空与玄、肃、代三朝关系密切,被称为三代...

    任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393685.html
  •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

    实行,所以,尽管皇室制定了以道为先的原则,但佛教得益于此前的长期积累以及中外佛教信徒的不懈努力,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,不仅长安佛教,整个中国的佛教从此也进入一个鼎盛的历史时代。   无论...

    增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693695.html
  • 明代“祥瑞”之兽“驺虞”考

    实德庶几副之。朕嗣位今四年,中外所任,岂皆得人?农亩岂皆有收?民生岂皆得所?朕夙夜不遑宁处。驺虞之祥,于德勿类,况天道无常,理乱之几,恒相倚伏,岂可不虞?朕与卿等宜共谨之,遂免贺”2。尽管,皇帝明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193799.html